平岸小桥千嶂抱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楼诚】青海湖(一)

目录

Warning:

  1. 文革背景,但没有批斗没有牛棚也没有干校。可能不太现实,但实在不想写得太难过。谬误都属于我,欢迎指出,谢谢啦!

  2. 是一个苦中作乐的故事,而且主要是乐。没有内涵没有肉,有可能OOC,但我尽量避免。

  3. 没有明显主线,以生活小片段为主。

  4. 灵感来自电影《牧马人》。

———————————————————————————————

武斗了有些时日,学校里有的教授已经坐上了“喷气式”。明楼明诚自知躲不过,就平静地等着家里什么时候会闯进几个革命小将来,只是心里还是希望批斗自己的这些小将是下面附属中学的,因为始终不忍看着自己昔日的学生摇身变成这种疯狂模样。正在这时候,上面突然来了一纸调令,说是明楼同志和明诚同志自愿支援青海建设,因此研究决定将两位同志调到青海省共和县某某牧场进行劳动。二人很快明白这大概是上面有人给的保护。他们经历和成分太复杂,不仅是“知识分子臭老九”,还可以是“资本家”“狗汉奸”,一旦开始被批斗后果不堪设想。早点把他们转移到偏远而民风较为淳朴的地方或许可以避避风头。“自愿支援”与劳改不同,头上没戴什么帽子,有人身自由,还可以拿点工资。

两人走得很匆忙,书籍资料自不必说,衣物也带不了多少,到了那边统一会发冬衣。他们坐着火车一路向西,走了差不多两天到西宁。上面给买的是坐票,晚上两人盖着军大衣互相靠着睡。入秋了,高原地区昼夜变化大,取暖要紧,倒也没什么人侧目。入西宁后发了些物资,被嘱咐了些注意事项后他们就直接被送到了共和县的牧场。

一个牧场就是一个生产队,生产队里会汉语的人不多,也不觉得自己需要什么“支援”,就随便给明楼和明诚派了个上过几年小学的叫格桑的小姑娘,让她给解释他们的工作任务。小姑娘皮肤黝黑,脸蛋圆圆的,扎着小辫子,一想不起汉语词就着急,一着急脸上的高原红就更红了,把明楼和明诚逗得直乐。小姑娘一本正经地教他们剪牦牛毛的时候要怎么转移牦牛的注意力牦牛才不会乱动,挤牛奶的时候要怎样用力才能把奶挤干净不浪费,还有各种打酥油、做奶酪的技巧。晚上生产队的干部给他们安排了个单独的帐篷。现在他们还在夏季牧场,夏季放牧时讲究“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要换草场的时候就带着牲畜和帐篷搬迁。等到了冬季的时候则会有保暖的毡房和较为固定的草场,休养生息。

经过几天的“集训”,格桑向生产队的大人们汇报两位爷爷的学习情况。她认为明诚刚五十出头,身体也敏捷,放牧没有问题。明楼则已经上了六十,待在生产队里帮着挤挤奶剪剪羊毛打打水更合适。生产队的人根本没有什么闲工夫管这两个突然被安排进来的人,就听格桑的话,给他们安排了十来头牦牛让他们去放。

来青海之前明诚一直担心明楼的身体,怕他胃病发作。年轻的时候阿司匹林吃得多,明楼落下了胃病,一直无法根治。没想到第一个生病的反倒是明诚自己,而且这病让明诚觉得有些难以启齿。青海缺耕地,有限的蔬果一般都供应到西宁去了,藏区的主食是青稞面做成的糌粑,吃多了容易上火,明诚痔疮严重,有苦说不出。明楼看着他那样子不忘打趣几句:

“你以前不是爱得瑟自己在伏龙芝吃面包羊肉喝伏特加吗?怎么现在离了上海青就过不下去啦?”

明诚白了他一眼,接着洗他的碗。

话是这么说,第二天明诚出去放牦牛,明楼到了羊圈还是四处去打听办法。挤奶的大多是年轻妇女,只有他一个大老爷们,他有点不好意思。况且格桑不在,妇女们也听不大懂他在说什么。最后他把心一横,做了个便秘难受的表情和动作,妇女们顿时懂了,哄堂大笑,笑完之后又叽叽喳喳地不知道讨论了些什么。讨论完后其中一个跑了出去,回来的时候给明楼拿了块做酥油茶用的砖茶。明楼恍然大悟,自己原来怎么没想到呢?这几天自己在这里跟姑娘们一起劳动,妇女们往往请他喝几杯酥油茶,明楼虽然不是很习惯这个味道却也都喝掉了,而明诚天天出去则没有喝到,怪不得。明楼想起很久以前听说西北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原来是这么回事。他谢过那位女人,把砖茶拿了回去。


评论(13)

热度(44)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